留此以做纪念,我也在变老,前几年我也有同样的感慨,突然觉得,新的东西接受起来不是那么顺利了,或者说觉得使用,学习起来变得困难了。比如说玩一个新游戏,要么觉得它很繁琐,要么觉得它很无聊,要不觉得它很难,于是,这么多年,我也只抱着个魔兽世界玩了又玩,实际上只是在杀时间而已,我们变老了,表现就是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度下降了,对于世界的好奇心变少了,对于新技能的学习愿望变少了,或者说,自己变懒惰了,就像篇尾所说的,我要努力的接受一切新鲜的东西,不管它是好的还是坏的,知道我死的那一天。也许我无法成为一个有钱人,让人敬仰的人,高官,高管,高xx,但我希望能始终不被这个世界拉下,不管那是我所能接受的还是不是那么好接受的。人生就像旅游么,虽然时间有点长,也不要总说,“这玩意我800年前就见过了,有什么新鲜的?”,“还不如我以前见的“。就像父亲总说的那些话那样,真的让我干道无可奈何。
在影视作品和书上,常常可以看见机器人追踪扫描沦为受害者的人类。我们所依赖的技术带来适得其反的后果。我们的文明在大火中毁于一旦。
Viktor Koen
想想尖端高科技手机的无数次升级,一种不安的感觉会悄然袭上我们心头。每一款闯进我们生活的新设备都会给我们带来恐惧感,它们的样子更新、更闪亮、速度更快,或者这一次被换成了白色的。
有时你可能会停下脚步,疑惑以前那些电话亭都去哪里了。你曾经说出“能叫个人类来听电话吗?”这样的话。也许你已经考虑了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说,推特(Twitter)到底是做什么用的?
我们以为自己害怕的是科技,其实我们真正害怕的是变老。
我今年33岁了,已经老到足以对各种新鲜事物的连番轰炸感到厌烦的地步。就我而言,我把自己内心的恐惧和担忧全都倾注到一部名为《机器人启示录》(Robopocalypse)的小说中。这本书是关于,呃……等读到第四章或第五章的时候,你就能了解情节的要旨了。
《机器人启示录》糅合了以往一些优秀的科技浩劫故事,从一飞冲天的洲际宇宙火箭到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创造的怪物,再到使东京街道塌陷的巨型放射性生物。当然,接下来还有终结者(Terminator)。
对不断袭来的新奇小发明和小机件感到恐惧由来有自。收音机、电话和Facebook——每一项发明都改变了这个世界。每一次都令老一代人感到惊恐。而且它们都是由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发明的。
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发明Facebook不是为了那些拖家带口的人。技术由年轻人创造,也服务于年轻人。他们用纤细灵巧的手指摆弄新奇的小机件并沉迷于其间。他们用充斥着缩略词的语言企盼这些小玩意,因为这些东西能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看起来很酷。然后他们用这些东西来为自己拍摄不雅的照片,尽管这明显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主意。他们是一群无畏的家伙。
为什么年轻人能够跟得上潮流的发展,可以满不在乎地扔掉使用说明书并轻松掌控新技术呢?
很幸运,最早的认知发展心理学家之一让•皮亚杰(Jean Piaget)在多年前就为我们解开了部分谜团。
皮亚杰发现,他还处在婴儿期的孩子能够很快掌握操控周围物体的简单技能。例如抓起一个甜麦圈,然后把它塞进嘴里。这些技能是他们对这个形形色色、不断变化的世界进行探索的起点。皮亚杰称之为先验图式。
先验图式会发展进化。当婴儿发现了一些新奇的物体时,他们的反应不会是从零开始。他们会选择已经存在的先验图式来进行实践。由于婴儿掌握的技能相当有限,你可以看到他们在探索这个世界时经常采用“抓和咬”的先验图式。(这就是我们不能让婴儿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单独呆在猫粮旁边的原因。)皮亚杰把这个将已有的先验图式应用到新事物上的过程称为同化。
对成年人来说,同化是对新技术的一种完全自然的反应。但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做出的反应往往是完全错误的。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有一次我发现我的祖父对着一个电脑滑鼠说话,把它当成了一个业余无线电话筒。我也高明不到哪儿去。几年前,我买了一个老式的手动打字机来给我当时的女朋友写情书(现在她成了我的妻子,多亏了这项20世纪50年代的技术!)。但是,每次当我坐下来使用这台Olivetti打字机时,我都有一种非常古怪的感觉,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最后,我终于意识到问题出在哪儿了:我总想去按那个根本不存在的开关键。
其实我对键盘的先验图式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形成。在那个时代,从“说和拼学习玩具(Speak & Spell)”到“Apple IIe电脑”的每一个电子设备都有一个插头或电池。当时我想,我真是太傻了。然而,想要打开这部打字机开关的冲动并未消失。我能理解无法掌握一项技术是什么感觉。
年轻人的感觉却完全不一样。当皮亚杰的小婴孩在发现一件与原有的先验图式不符的物体后,他或她就会调整先验图式以适应这个新物体。“抓和咬”发展为“抓和胡乱拍打”。这个同化已知事物、调整适应未知事物的过程被皮亚杰称为顺化,我们则称之为学习。每个人都有适应新事物的必需装备。
年轻人能够很快适应看起来最荒谬的事物。看看社交网站Foursquare吧,在这里,人们不仅愿意将他们的地址告知全世界,甚至还为此获得愚蠢的虚拟徽章。我的第一冲动就是,我这辈子都不会去理会这个网站。
这就是问题所在。随着我们变得越来越老,适应的过程会一路放缓。不幸的是,我们要靠改变同化和顺化的节奏来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皮亚杰将这个调整脑海中的世界和周围现实世界的过程称为平衡。
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时,会非常显而易见。例如,我的祖母把电话号码粘在手机上。作为伴随罗拉代克斯卡(放在电话旁边、用来存放号码的台式旋转夹)长大的一代人,她不太明白把电话号码存在电话里这个概念。
我们为什么会如此怀念伴随我们长大的技术呢?老人们常说,“这项新技术真愚蠢。相比这个(新的、数位化的)X技术,我还是更喜欢原先的(老的、模拟的)Y技术。唉,在我们那个时候啊……”归根结底,一个无情的结论其实就是:“我就是不会用啊。”
案例分析:在最近举行的一次科幻小说座谈会上,一位女士向我描述了在俄勒冈的密林深处驾驶她的大众巴士的经历。当这部汽车抛锚时,她和她丈夫用一个衣架和一块木头就把它修好了。她这番话的要点是,在如今这个时代,你应该需要一台笔记本电脑。
但是你猜怎么着?老式的大众巴士已经停产了。在这个世界上,什么粘满泥巴的木棍都修不好你的日产聆风(Nissan Leaf)。
当然,老家伙也有可能适应新的技术进步。任何时候都有人做到这一点。只要有坚定的决心强迫自己有意识地迎接每一轮新技术浪潮,不管它看起来有多么枯燥无味,你就能做到这一点。只有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你才有希望理解或属于这个不断迅猛发展的新世界。
你可能会问,“这又如何?”就让年轻人去摆弄他们心爱的互联网好了。
我并不是说你必须与时俱进。但是,当你选择停止进步的这一刻,你的世界将开始萎缩。你能够交流的物件将变得越来越少,尤其是年轻人。你只能回味过去。你将不知道如何付款买东西。外面的世界将变成一个令人恐惧、无法预知的地方。
正如俗话所说的那样,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新一代人总是在扩大前一代人的劳动成果,开拓新的视野。新的动词被引进。我们会去谷歌陌生和危险的地方。我们漫不经心地推特整个世界。我们和老祖母Facebook。
我,就是一个不愿被落在后面的人。
我的计划是:注意观察自己开始变得僵化的迹象。当我对自己说“一个20岁的亿万富翁构建了一个毫无意义的世界,还要让我来记住它?荒谬!”的时候,我就该警觉了。
当我用青筋毕现的双手握着神奇的新设备,逐渐衰老的脑袋中不断涌现上述这些念头时,我就会咬碎并吞下我的困惑和愤怒。我会打开这个小玩意,努力弄明白怎么用,甚至试着去享受它。
我会竭尽所能地在逝去的每一天都让自己相信:科技还是有意义的。过去的东西并非更简单、更好用。现在的玩意并非毫无用处。
可我就是在变老,天哪!
在影视作品和书上,常常可以看见机器人追踪扫描沦为受害者的人类。我们所依赖的技术带来适得其反的后果。我们的文明在大火中毁于一旦。
Viktor Koen
想想尖端高科技手机的无数次升级,一种不安的感觉会悄然袭上我们心头。每一款闯进我们生活的新设备都会给我们带来恐惧感,它们的样子更新、更闪亮、速度更快,或者这一次被换成了白色的。
有时你可能会停下脚步,疑惑以前那些电话亭都去哪里了。你曾经说出“能叫个人类来听电话吗?”这样的话。也许你已经考虑了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说,推特(Twitter)到底是做什么用的?
我们以为自己害怕的是科技,其实我们真正害怕的是变老。
我今年33岁了,已经老到足以对各种新鲜事物的连番轰炸感到厌烦的地步。就我而言,我把自己内心的恐惧和担忧全都倾注到一部名为《机器人启示录》(Robopocalypse)的小说中。这本书是关于,呃……等读到第四章或第五章的时候,你就能了解情节的要旨了。
《机器人启示录》糅合了以往一些优秀的科技浩劫故事,从一飞冲天的洲际宇宙火箭到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创造的怪物,再到使东京街道塌陷的巨型放射性生物。当然,接下来还有终结者(Terminator)。
对不断袭来的新奇小发明和小机件感到恐惧由来有自。收音机、电话和Facebook——每一项发明都改变了这个世界。每一次都令老一代人感到惊恐。而且它们都是由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发明的。
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发明Facebook不是为了那些拖家带口的人。技术由年轻人创造,也服务于年轻人。他们用纤细灵巧的手指摆弄新奇的小机件并沉迷于其间。他们用充斥着缩略词的语言企盼这些小玩意,因为这些东西能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看起来很酷。然后他们用这些东西来为自己拍摄不雅的照片,尽管这明显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主意。他们是一群无畏的家伙。
为什么年轻人能够跟得上潮流的发展,可以满不在乎地扔掉使用说明书并轻松掌控新技术呢?
很幸运,最早的认知发展心理学家之一让•皮亚杰(Jean Piaget)在多年前就为我们解开了部分谜团。
皮亚杰发现,他还处在婴儿期的孩子能够很快掌握操控周围物体的简单技能。例如抓起一个甜麦圈,然后把它塞进嘴里。这些技能是他们对这个形形色色、不断变化的世界进行探索的起点。皮亚杰称之为先验图式。
先验图式会发展进化。当婴儿发现了一些新奇的物体时,他们的反应不会是从零开始。他们会选择已经存在的先验图式来进行实践。由于婴儿掌握的技能相当有限,你可以看到他们在探索这个世界时经常采用“抓和咬”的先验图式。(这就是我们不能让婴儿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单独呆在猫粮旁边的原因。)皮亚杰把这个将已有的先验图式应用到新事物上的过程称为同化。
对成年人来说,同化是对新技术的一种完全自然的反应。但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做出的反应往往是完全错误的。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有一次我发现我的祖父对着一个电脑滑鼠说话,把它当成了一个业余无线电话筒。我也高明不到哪儿去。几年前,我买了一个老式的手动打字机来给我当时的女朋友写情书(现在她成了我的妻子,多亏了这项20世纪50年代的技术!)。但是,每次当我坐下来使用这台Olivetti打字机时,我都有一种非常古怪的感觉,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最后,我终于意识到问题出在哪儿了:我总想去按那个根本不存在的开关键。
其实我对键盘的先验图式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形成。在那个时代,从“说和拼学习玩具(Speak & Spell)”到“Apple IIe电脑”的每一个电子设备都有一个插头或电池。当时我想,我真是太傻了。然而,想要打开这部打字机开关的冲动并未消失。我能理解无法掌握一项技术是什么感觉。
年轻人的感觉却完全不一样。当皮亚杰的小婴孩在发现一件与原有的先验图式不符的物体后,他或她就会调整先验图式以适应这个新物体。“抓和咬”发展为“抓和胡乱拍打”。这个同化已知事物、调整适应未知事物的过程被皮亚杰称为顺化,我们则称之为学习。每个人都有适应新事物的必需装备。
年轻人能够很快适应看起来最荒谬的事物。看看社交网站Foursquare吧,在这里,人们不仅愿意将他们的地址告知全世界,甚至还为此获得愚蠢的虚拟徽章。我的第一冲动就是,我这辈子都不会去理会这个网站。
这就是问题所在。随着我们变得越来越老,适应的过程会一路放缓。不幸的是,我们要靠改变同化和顺化的节奏来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皮亚杰将这个调整脑海中的世界和周围现实世界的过程称为平衡。
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时,会非常显而易见。例如,我的祖母把电话号码粘在手机上。作为伴随罗拉代克斯卡(放在电话旁边、用来存放号码的台式旋转夹)长大的一代人,她不太明白把电话号码存在电话里这个概念。
我们为什么会如此怀念伴随我们长大的技术呢?老人们常说,“这项新技术真愚蠢。相比这个(新的、数位化的)X技术,我还是更喜欢原先的(老的、模拟的)Y技术。唉,在我们那个时候啊……”归根结底,一个无情的结论其实就是:“我就是不会用啊。”
案例分析:在最近举行的一次科幻小说座谈会上,一位女士向我描述了在俄勒冈的密林深处驾驶她的大众巴士的经历。当这部汽车抛锚时,她和她丈夫用一个衣架和一块木头就把它修好了。她这番话的要点是,在如今这个时代,你应该需要一台笔记本电脑。
但是你猜怎么着?老式的大众巴士已经停产了。在这个世界上,什么粘满泥巴的木棍都修不好你的日产聆风(Nissan Leaf)。
当然,老家伙也有可能适应新的技术进步。任何时候都有人做到这一点。只要有坚定的决心强迫自己有意识地迎接每一轮新技术浪潮,不管它看起来有多么枯燥无味,你就能做到这一点。只有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你才有希望理解或属于这个不断迅猛发展的新世界。
你可能会问,“这又如何?”就让年轻人去摆弄他们心爱的互联网好了。
我并不是说你必须与时俱进。但是,当你选择停止进步的这一刻,你的世界将开始萎缩。你能够交流的物件将变得越来越少,尤其是年轻人。你只能回味过去。你将不知道如何付款买东西。外面的世界将变成一个令人恐惧、无法预知的地方。
正如俗话所说的那样,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新一代人总是在扩大前一代人的劳动成果,开拓新的视野。新的动词被引进。我们会去谷歌陌生和危险的地方。我们漫不经心地推特整个世界。我们和老祖母Facebook。
我,就是一个不愿被落在后面的人。
我的计划是:注意观察自己开始变得僵化的迹象。当我对自己说“一个20岁的亿万富翁构建了一个毫无意义的世界,还要让我来记住它?荒谬!”的时候,我就该警觉了。
当我用青筋毕现的双手握着神奇的新设备,逐渐衰老的脑袋中不断涌现上述这些念头时,我就会咬碎并吞下我的困惑和愤怒。我会打开这个小玩意,努力弄明白怎么用,甚至试着去享受它。
我会竭尽所能地在逝去的每一天都让自己相信:科技还是有意义的。过去的东西并非更简单、更好用。现在的玩意并非毫无用处。
可我就是在变老,天哪!
这段时间在公司的时候都比较忙,没想到你还是发了不少帖子的,呵呵,我是很喜欢看那。不过没有时间回,回家又上不了你这个blog,这能在公司看哪。
回复删除关于新事物,我也有同感那,懒得研究哪些手机的新功能。慢慢退化了啊。而且这个时代,新东西都太快了,blog还没有怎么用那,大家就都微博了。好歹我也注册了一个,然后就扔那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