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六月, 2011的博文

对于中国的突发奇想

常常在国外的论坛或者新闻网站逛游,不由得对中国忧心忡忡,时时觉得中国就像立在悬崖边上,也许中华民族就将一去不复返或者又将坠入动荡的深渊。偶尔在论坛上逛逛,看到的净是没有道德,没有责任心,狂妄而又懒惰的网虫,觉得中国人怎么了?这样下去又能有什么希望?就像一个调查说的,中国政府的腐败已经导致国民素质下降,因此香港人对大陆人的好感这些年持续下降。 中国将往何处去?很多人都在问,很多人都在骂,没有几个人能回答。我大言不惭的来分析一下,也许真的让我说中了呢。现有的体制导致了社会分成两大阵营,国有和私营,国有的主要就是几大垄断企业和公务员。我相信,就已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大部分公务员是不希望社会变革的,大部分国有垄断企业的员工是不希望变革的,因为他们是受益者,虽然政府部门高层占了利益的大头,但是这些部门的相关人员也还是分到了一杯羹的。虽然说中国每年的投资移民,各种裸官层出不穷,我去查了一下数据,现今为止,美国的华人总数截止2007年总数是197万。说明什么,说明根本没有多少人能去。和中国共产党数量庞大的公务员,党政机关和垄断企业的员工数量相比是九牛一毛。那么大部分没有办法把资产转移到国外的人相应的会想办法保护自己的特权和既得利益。现在中共越来越敏感,对网络的监察越来越严格也间接的说明了这一点,这一部分既得利益者是想要保护在国内的特权和利益的,转移国外无论如何都只能是一小部分。我回哈密石油基地的时候也感受到了这一点,让中石化的员工造反可能性也不大。 那么社会最动荡的源头呢,我认为在一下几个部分,当然也有可能是显而易见的:农民工,农民,城市失业者,民营企业(包括所有者和其员工),社会开明知识分子,大学学生,各种个体劳动者,比如出租车司机,卡车司机,个体餐馆,手工业者,个体商业者,等等没有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而在经济动荡中有很容易失去收入来源的人。中国的经济动荡是显而易见的,它的发生只是一个早晚的问题,关键的问题是,这样的经济动荡影响到底有多大,是否大到了引起社会大规模的反弹而且能够影响到共产党对军队的控制力。在中国共产党长期的洗脑式教育下,我想军队完全失控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条件才能产生,另一方面,社会的动荡从现在看来,中共还是有能力将他们控制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那么变革的希望就在于,这些动荡能否使得党内一部分人改变观点,改变方法,以至于改变政策,最终获得一个相对民主的政治环境。 希望在于...

想想 blog,也挺可笑的。

这里是一个安静的角落,好像搜索引擎也没有把我index进去。陌生的朋友没有,熟悉的朋友也少来。想起以前其实有写日记的习惯呢,不知道什么时候居然通通都忘了。这也许就是我的新日记本吧,想想以前做觉得日记应该自己偷偷藏起来,现在想想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既不是道德的完人,也不是一个人类的楷模,就算别人看到了我偶尔的那些龌龊思想,也相信大部分都能理解把。 日记,给自己看的,别人看了也无妨,也许这么着看看blog也不错。毕竟纸的东西,记在硬盘上的东西还不如网络可靠,email用了10年,还能轻松的找到以前的邮件,可是硬盘早就不知道换了多少次,以前的日记也不知道扔到了哪个角落。 抄袭鲁迅先生的一句话:生活本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的,这就像谈恋爱,喜欢的时候就是好的,不喜欢的时候就不好了。还不如喜欢的时候认真的喜欢,不喜欢的时候再去找个喜欢的吧。或者像一条河,有涨水的时候,有枯水的时候,有安静的时候,有狂躁的时候,可不管什么时候,河都是河,你可以欢喜它的各种样子,你也可以讨厌他的每一种样子,不一样的只是你的心情罢了。 所以,不如认真的活着,就像多年以前的魏兄说的,就是需要品的,不要那么着急咽下去,让它在嘴里转一圈,让每一个味蕾都能沾染它的气息,慢慢的咽下,让他的余味在口腔中保留一会,让鼻子也能够分享它的气息,也许这酒还是酒,只是味道或许会大不一样了呢。

间客写完了-致淡淡

我有时候想想你以前说的那些话,虽然我记性不太好,可能具体什么话都忘了,只留下那怎么也抹不去的,在心头的颜色。-说这话的时候,突然就觉得,现在怎么什么感觉都很难留在心中了呢。 那些颜色,是各种各样的,有红色,粉色,蓝色,灰色,但却没有黑色。我记得以前说,我的梦里,总是夜晚,太阳很少出来,黑色总是那么浓重,但对你的记忆里,却从来没有过黑色,真是让我倍感欣慰的一件事。你啊,总是追求那点浪漫的感觉,我有时候努力的让你开心,觉得你喜欢浪漫,我就做点什么让你觉得浪漫吧,虽然我做的也不算太差,按我自己来说,还是太生硬了。也许是我懒,其实我更喜欢温馨呢。也许你看来那是浪漫的,可能我更觉得的是温暖,是恬静,是让你从心理感觉到的,安全。爱情真的从来都不是个脱离了现实的存在阿,哪怕是梦想中的爱情,那也不是那种生死不渝,而是相互体贴,彼此欣赏,相互支持和互相关心。说白了,就是的相互的玩意,给与的时候高兴,获得的时候开心,那就是生活最好的一份礼物了。如果我死了,我不希望你还记得我,否则那样你不会开心,你死了,我也不会总是去守望,因为那是人生的旅程。 不过这也未必对,我常常陷入不可知论的窘境,时时觉得世界有何意义,生存又有何意义,国家,民族,又有何意义,如果这些都没有意义,那爱情这么一个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又有何意义,哎呀,我怎么如此俗套,落入父亲的窠臼之中?何来意义?为何要有意义?记得父亲总说,你做这事有意义么?没有意义为什么要做?那么多有意义的事情为什么不做?哇塞,我居然被影响如此之深,在不经意间这种念头就冒出来了。意义阿,意义,我恨这个词。干嘛要有意义?那是谁的意义?你的?我的?政府的?社会的?谁给你的?怎么形成的?怎么能那么轻易就强加给我那么一个孩子呢?有时候我感到很愤怒,我被父亲打上了太多的烙印,而且并不是处于他关心我,只是一个他对社会的看法影响的附属品罢了。可是另一方面,又觉得如此要求我的父亲是毫无道理的,他也只是河里的一条鱼,他无权选择他的思想。等等,无权选择他的思想,不,至少我不要这样。 很多年过去了,kky,虽然还是一如既往的kky,但是我希望你变得更加睿智,更有思想,更加包容,更加温暖。你是个让人温暖的女人,我希望你能变的更加从容,更有深度。就好比是个浴缸,也许以前泡澡的时候,由于太短,太浅,胳膊腿,脑袋都在外面,现在,要是一个大大的浴缸,如果想把脑袋跑进去,都可以的话,那就大...

转载:新技术背后令人恐惧的真相

留此以做纪念,我也在变老,前几年我也有同样的感慨,突然觉得,新的东西接受起来不是那么顺利了,或者说觉得使用,学习起来变得困难了。比如说玩一个新游戏,要么觉得它很繁琐,要么觉得它很无聊,要不觉得它很难,于是,这么多年,我也只抱着个魔兽世界玩了又玩,实际上只是在杀时间而已,我们变老了,表现就是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度下降了,对于世界的好奇心变少了,对于新技能的学习愿望变少了,或者说,自己变懒惰了,就像篇尾所说的,我要努力的接受一切新鲜的东西,不管它是好的还是坏的,知道我死的那一天。也许我无法成为一个有钱人,让人敬仰的人,高官,高管,高xx,但我希望能始终不被这个世界拉下,不管那是我所能接受的还是不是那么好接受的。人生就像旅游么,虽然时间有点长,也不要总说,“这玩意我800年前就见过了,有什么新鲜的?”,“还不如我以前见的“。就像父亲总说的那些话那样,真的让我干道无可奈何。 在影视作品和书上,常常可以看见机器人追踪扫描沦为受害者的人类。我们所依赖的技术带来适得其反的后果。我们的文明在大火中毁于一旦。 Viktor Koen 想想尖端高科技手机的无数次升级,一种不安的感觉会悄然袭上我们心头。每一款闯进我们生活的新设备都会给我们带来恐惧感,它们的样子更新、更闪亮、速度更快,或者这一次被换成了白色的。 有时你可能会停下脚步,疑惑以前那些电话亭都去哪里了。你曾经说出“能叫个人类来听电话吗?”这样的话。也许你已经考虑了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说,推特(Twitter)到底是做什么用的? 我们以为自己害怕的是科技,其实我们真正害怕的是变老。 我今年33岁了,已经老到足以对各种新鲜事物的连番轰炸感到厌烦的地步。就我而言,我把自己内心的恐惧和担忧全都倾注到一部名为《机器人启示录》(Robopocalypse)的小说中。这本书是关于,呃……等读到第四章或第五章的时候,你就能了解情节的要旨了。 《机器人启示录》糅合了以往一些优秀的科技浩劫故事,从一飞冲天的洲际宇宙火箭到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创造的怪物,再到使东京街道塌陷的巨型放射性生物。当然,接下来还有终结者(Terminator)。 对不断袭来的新奇小发明和小机件感到恐惧由来有自。收音机、电话和Facebook——每一项发明都改变了这个世界。每一次都令老一代人感到惊恐。而且它们都是由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发明的。 马克•扎克伯格(Mar...